宁夏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主站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石嘴山市改进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 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者: Admin 文章来源: 宁夏机构编制网 更新时间: 2016-03-25

        近年来,石嘴山市编委坚持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根本,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着力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事业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坚持“两控制一转变”,确保事业机构编制规模适度
        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强化管控措施,在严管严控上取得新成效。一是落实事业机构限额管理制度,控制事业机构总量。严格遵守自治区有关事业机构限额管理的规定,对确需设置的事业机构,坚持立足长远,精心论证,按照“撤一建一”原则进行设置,强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管控,有效杜绝了随意设置机构,浪费机构限额的现象。二是注重公益服务职能归并整合,控制同质化机构数量。通过“撤、并、减”压减同类事业机构,先后撤并整合了农牧、教育、卫生、交通等系统20多个职能相近、职责交叉的事业单位,减少了同质化机构数量,实现了事业机构总量“瘦身”,个体得到加强,履职更加高效的目标。三是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转变公益服务提供方式。出台了《石嘴山市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逐步推进公益服务市场化,对可由市场提供、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由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岗位解决,不再增加事业编制,切实推进事业单位由“养人”到“养事”的转变,事业机构编制严控总量与需求旺盛的矛盾渐趋缓解。2012年以来,市本级事业机构由137个减少为107个,事业编制由5038名减少为4001名,事业机构编制整体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二、坚持“两统筹一评估”,优化事业机构编制布局结构
        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事业机构编制布局结构。一是完善事业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做到重点工作与一般工作相统筹。出台了《关于严格控制事业编制总量进一步加强事业编制动态管理的实施意见》,确定事业空编的精简期限和比例,逐步收回职能弱化、任务减少的事业单位编制,适度加大重点领域的编制投入。先后精简收回事业编制100余名,主要用于加强社保就业、政务服务、扶贫开发、经济服务等领域,既保障了重点工作有人做事,也减少了承担一般工作事业单位的冗员。二是与行业体制改革相衔接,做到机构编制调整与行业体制改革相统筹。与农业体制改革相统筹,将农口事业单位由11个整合为4个,减少了多头管理,单位布局结构更趋合理;与政务服务体制改革相统筹,整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政务大厅管委会办公室职能,组建市政务服务中心,提高了政务服务综合服务功能;与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相统筹,将市接待办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整合,建立了职能统一、精简高效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与文化体制改革相统筹,探索将石嘴山广播电视台、日报社进行整合,搭建统一新闻传媒平台,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与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相统筹,探索整合市属职业教育资源,将3家正处级职业教育学校整合组建宁夏工业学校,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综合实力;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统筹,撤销了2家企业移交的医院,组建了5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探索推行乡镇卫生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并运行体制,有效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强化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扎实做好事业机构编制核查和履职评估。以监督促管理,通过开展事业机构编制核查和履职评估,加强对事业单位落实机构编制方案、遵守机构编制纪律等情况的监管。2012年以来,先后组织对全市500余家事业单位进行了专项评估和核查,覆盖面达100%,并依据评估情况动态调整事业机构编制,促进事业单位的有效履职。
        三、坚持“三结合一倾斜”,切实加强基层一线人员力量
        探索跨层级调整事业编制,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为基层开展公益服务提供编制保障。一是结合管理体制调整向基层倾斜。坚持以服务民生为导向,结合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调整,将市本级907名教职工、15名教科研人员、113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全部划转辖区,保证了辖区教育、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结合事权下放向基层倾斜。结合推进城管执法重心下移,以及农经管理、林木病虫害防治、动物卫生监督等部分事权下放,按照“编随事走”的原则,从市本级划转30余名事业编制,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确保了下放事权的有效履行。三是结合事业编制核定向基层倾斜。按照“多予少取、编制下沉”的原则,在落实自治区事业编制核减任务时,注重向基层倾斜,市本级核减数量占任务总量的75%以上。同时,在检验检测、食药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涉及市、县区事权及管理体制调整中,尽量不划或少划辖区编制,为基层事业编制调整使用预留较大的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