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主站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中卫市做好三篇文章促进三大转变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作者: Admin 文章来源: 宁夏机构编制网 更新时间: 2016-03-25

        近年来,中卫市编办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紧扣事权划分、机构设立、编制配置三个环节,不断深化沙坡头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做好三篇文章,促进三大转变,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做好事权“划分”文章,在理顺层级关系上下功夫,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理顺沙坡头区行政管理体制,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界定市、区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能。为准确界定市区职能,市编办及时印发《关于报送市区职能界定和事权划分的通知》,紧扣政府权力清单建设,对市直各部门现有职能进行认真梳理,建立市区职权基础台账,制定部门“三定”,科学合理划分事权、财权、人权,明确市、区各自职责管理权限和相互协调关系,准确划分事权,把不该市级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凡是沙坡头区能够处理的问题,都交沙坡头区去做。在运行管理中,及时跟踪对接,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将原由市级承担的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封山禁牧、水利灌溉、殡葬管理、民政服务等涉及民生事务的管理职责重心“下移”,交由沙坡头区具体承担,人员编制相应“下沉”, 强化基层服务功能,不断充实和加强基层一线力量,有效减少职责交叉和重叠,避免履职中的争利、避责和越位、缺位、不到位现象的发生。市直各部门积极适应新的权力运行格局,不当“婆婆”做“保姆”,加强对沙坡头区各部门权力的监管,对交办事项运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管理,切实解决权责脱节问题。通过进一步理顺层级之间、条块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机制,推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二、做好机构“设立”文章,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理顺沙坡头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要积极探索实行责权利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努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时代要求、体现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2015年,自治区批复沙坡头区设置党委机构6个、政府机构10个、群众团体1个。结合自治区的有关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情况,市编办打破原有的行业分割、系统分割的思维定势,大胆探索,不在机构设置、名称、排序等方面强求“上下对口、左右看齐”,对机构、职能、编制、人员和运行机构进行了系统整合,将组织、人力资源工作整合到一起,组建了组织部;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管理等行政执法工作整合到一起,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农林水牧、科技和“三农”联系紧密的工作职能整合到一起,组建了农业和科技委员会;将工、青、妇工作职能整合到一起,组建了党群工作委员会,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和机构设置,职责关系更加清晰,初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具有中卫特色的体制机制。在事业机构设置中,按照“设一撤一”和综合设置的原则,采取挂牌、合并、撤销、分设、整建制划转等综合手段,整合市属设置过于分散、规模过小、职责弱化或相近和事权下移的事业机构20个,腾出机构限额设置区属事业单位24个,基本健全完善了沙坡头区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实行定额管理,打破按专业类别设立机构的传统局限,进一步优化农牧、水务等部门事业单位布局,将市农牧局原有10个事业机构整合设置为6个,市水务局原有14个调整设置为7个,精简市级机构设置,提高了服务基层的综合能力。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市、区两级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和规模,建立健全适应沙坡头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框架体系,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做好编制“划转”文章,在内部挖潜和提质增效上见实效,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根本转变
        中卫市是在原中卫县架构基础上组建设立的,家底薄、基础差、编制少,可调剂空间十分有限。自治区批复设立沙坡头区行政建制,没有增加1名行政编制。为此,中卫市编办立足内部挖潜和优化配置,积极盘活编制存量,采取连人带编划转、市直部门空编核减划转、超编划转人员、整建制划转4种方式,有效破解行政人员编制紧缺的难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统筹考虑部门编制数、在编人员和实际承担工作量,重点从事权下移的部门划转。划转中,有空编的优先划转空编,无空编的连人带编划转,共计从市直部门划转行政编制32名、行政人员32名;根据自治区批复意见,对使用行政编制的市级群团机关,整体置换为事业编制,划转置换出的行政编制20名;划转原沙坡头党工委(管委会)行政编制109名及实有人员和原蒿川乡行政编制17名。积极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加大编制动态调控力度,将市属各类事业单位空编三年以上(含三年)的事业编制按90%进行裁减,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事业编制空编32名全部核减,先后3次精简市属事业单位编制478名,将调整收回的编制优先充实到沙坡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增强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科学性,着力解决行政编制核定偏紧、任务相对较重部门“人少事多”的问题,把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从设市之初设立城区工作委员会(城区工作办公室),到设立沙坡头区完整行政建制,经过3次深化改革,用于沙坡头区的编制总量增加了91.8倍,较好地解决了中卫设市晚、编制总量少、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发挥了编制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了区、市党委、政府关于中卫市区布局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