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委编办紧扣党史学习教育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中的职能作用,不断探索研究盘活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方法和途径,真正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调研长效机制。为全面掌握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结构及在校学生数等情况,优化教职工资源配置,市委编办按照“总量控制、优化结构、科学调整”的要求,在每年秋季新学年前,联合市教育局组成调研组,通过查看学生名册、进教室查点学生、召开市辖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等明察暗访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对市属、县区中小学进行实地核查调研,全面摸底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和学段间、学科间、校际间等结构问题,根据调查摸底结果,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及在校学生数台账,为盘活挖潜教职工编制资源、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坚持挖潜创新,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供给,综合考虑市本级及县区学校实际,在事业编制总量内,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建立了城乡义务教育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管理,通过市和辖区6:4分摊比例、挖潜个别高中阶段编制等方式,将编制调整重点向新(扩)建和学生数增长较快的义务教育学校倾斜,逐步拉平历史欠账较多的初中学校教职工比例,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接续性,核编比例已由2015年88%增长到目前92%以上,普遍高于初中学校核编比例,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三是坚持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规范化管理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一个重点,严禁挪用、挤占和截留中小学教师编制,严格控制中小学专职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比例,确保教育编制不随意调剂到其他领域使用,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会同教育部门,合理制定年度教师招聘计划,通过公开面向社会招聘、招录特岗教师和免费师范生、选调等多种渠道补充中小学教职工,进一步充实了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