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主站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固原市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提升市域治理能力
作者: 文章来源: 固原市委编办 更新时间: 2022-11-25

今年以来,固原市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把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纳入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谋划、系统推动,明晰改革路径,通过构建横向整合、纵向贯通、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三跨一监督”(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综合执法,加强监督考核)行政执法体制,实现执法队伍从“专科化”向“全科化”升级,执法功能从“多头化”向“集中化”转变,执法模式从“传统化”向“数字化”更新,提升市域治理能力。

    一、精准聚焦“三个方向”,构建权责明晰的综合执法职能体系

聚焦群众关切,加大执法职责整合力度。根据“职权、风险与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充分考量基层履职需要和承接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在征求市直及辖区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涉及民政、教育、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地5个部门(单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重复多头执法突出、基层处置更加便捷的31项行政执法权,依法下放辖区,有效整合辖区部门27执法事项,集中交由辖区综合执法局行使,让基层“接得住、管得好”。聚焦一线执法,加大执法力量的下沉。严格按照下沉事权与下沉执法人员编制相统一的要求,积极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给辖区划转全额预算事业编制3名,明确专编用于综合执法局公开招考或遴选专业执法人员,进一步充实辖区综合执法专业人员力量,让基层“有人管、专人管”。聚焦网格管理,加大执法源头治理力度。以权责清单为边界,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探索划片执法、网格管理、乡村联动的执法新方式,针对日常巡查监管中发现的潜在问题,预警提示违法风险,将执法关口进一步前移,推动“以罚代管”向“以管促治”转变,加强源头治理,让基层“看得见、管得了”。

二、着力提升“三个水平”,构建务实高效的综合执法队伍体系

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严格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主要对执法资格、执法文书、执法标准等进行统一规范,实现依法执法、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提升行政执法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继续推进完善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建设,建立集信息归集、执法指挥、分析研判、监督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指挥平台,探索“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的综合执法新模式,提升执法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提升行政执法专业化水平。针对不同领域适用监管原则、目标、方式的差异,统筹综合执法人员的培养使用和专业培训,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制定执法人员培训计划,通过综合法律常识和专业法律知识轮训、现场指导、示范、提供专业服务等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专业化水平。

    三、建立完善“三个机制”,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执法运行体系

    完善综合执法配合协作机制。加强基层综合执法机构与行业主管部门、司法行政、公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明确行政综合执法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边界,完善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信息互通、衔接配合、监督制约、案件通报等制度链,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无缝衔接,强化不同权力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进一步发挥联合执法效应,切实变多头管理、多头执法为一口执法、多头支撑。健全乡镇(街道)执法延伸联动机制。强化基层在执法力量统筹上的“话语权”,综合执法机构向各乡镇(街道)派驻执法队伍,日常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模式,突出辖区14个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在执法事项上的综合协调,以及对执法队伍的日常管理,扎实推进“乡镇吹哨、部门报道”联动执法体制建设,加快综合执法工作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建立执法监管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对综合执法事项的跟踪问效和督查督办,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媒体工作者中选聘社会监督员,实行“开门”监督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以制度促落实,提升执法公信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