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委编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实际深入调研,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教育机构编制问题,统筹中小学教师编制,创新编制应用体系,破除编制使用壁垒,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一、优化结构,统筹分配,“精准”核定编制。联合市教育体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对全市42个中小学和14个幼儿园开展编制核查工作,通过对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班级数、学生数等实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及核查相关资料,获取真实准确的人员编制及学生数据,按照班师比、师生比精准核定教师编制,结合学校实际运行情况及教师学科配置情况,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原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在机构编制限额内动态调整23名全额预算事业编制,保证中小学及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高效运行。
二、创新方式,对症下药,“精准”解决问题。经调研核实,全市26所公办幼儿园中除灵武市幼儿园外,其他幼儿园无法纳入事业单位,不能办理法人证书,财务无法独立。一是通过详细的调研了解,多次对接自治区、银川市编办,组织市教育局交流研讨,经灵武市委编委会议审议后,同意对26所公办幼儿园进行法人登记,不列入事业单位机构序列,解决了公办幼儿园无法进行法人登记,财务无法独立的问题。二是积极盘活使用编制,为19所公办幼儿园核增定额补助事业编制57名,解决幼儿园从中小学借调教师的问题。三是通过配合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分三批调整超编教师182人,有效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后产生的教师超编问题。
三、合理推进,分步解决,“精准”保持稳定。在坚持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积极挖掘编制“变量”潜力。通过教育系统内部挖潜,积极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创新教育系统机构编制管理,最大限度整合现有教育机构资源,实现教育机构编制资源的优化配备,形成了教育发展的合力。随着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农村学校学生大量涌入城市学校,根据学生数量的实时变化动态调整教师编制,对交流调整教师采用“暑期调整”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受教师调整的影响,确保教育工作稳定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