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灵武市委编办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严格按照中央和区市要求,聚焦机构编制“急难愁盼”问题,以“望闻问切”四步法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勤于“望”,望其“形”而知其“情”。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机构编制管理评估等工作中,用眼观察、用心发现,全面掌握和客观评估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责配置及履行、机构设置、编制核定、人员配备等情况,找准找实各单位运行中存在的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研判,及时解决问题,先后化解25个历史遗留问题。
善于“闻”,闻其“声”而知其“需”。通过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调研摸底、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等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契机,多方倾听,广泛听取收集各单位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意见建议,不断提高编制工作服务各项事业发展能力,去年以来,先后为市民政局、审批服务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民生领域调剂增加事业编制12名,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民生一线倾斜;畅通“12310”机构编制举报渠道,接到举报后,在10个工作日内及时提出拟办意见并答复。
精于“问”,问其“心”而知其“难”。深入全市89家涉改事业单位调研评估,召开座谈会,详细询问事业单位运行状况,评估事业单位职能变化情况,提出机构编制设置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落地落实,多次深入一线,向各乡镇(街道)询问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乡镇(街道)提出的人员编制不足问题,此次改革将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在原有人员编制基础上,下沉编制人员183名,乡镇(街道)编制总量上浮达41.4%,切实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补充了“新鲜血液”,更好发挥了机构编制资源在服务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践于“切”,切其“脉”而去其“症”。对“病灶”开出诊断单子和“药方”,真正做到治病于初起。针对教育系统内教师管理、农村中小学结构性超编、幼儿园教师挤占中小学教师编制等“疑难杂症”,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职能作用,研究将教师编制使用权下放市教体局,教体局根据实际需求在编制总量内自行调剂,报市委编办和人社部门进行备案;先后为19所幼儿园和3个事业单位核增部分事业编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教学领域热点难点问题。